善用香港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餐飲的文化,能與大灣區飲食文化結合和交流,便能擦出很多火花。
如何落地大灣區?
年輕人如何在大灣區發展,實際上於大灣區可以做什麼?大灣區9+2城市,人口超過八千六百萬,地區生產總值接近二萬億美元,最簡單的一個概念,就是同一件產品同一個訊息,說一次就可以有多了十倍人聽到,簡單而言,就是機遇變多了。
如何落地大灣區,首先要自己先深入大灣區了解,各處鄉村各處例,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氣候、文化,甚至需要與當地官商打交道,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產業或是飲食業,如中餐適合在哪裏開業,西餐又應在哪裏,日本菜又在哪裏等。
利用香港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好,餐飲的文化也好,與大灣區飲食文化結合和交流,便能擦出很多火花。
餐飲事業前景如何?
如果想到大灣區發展,應該如何去做?
如果想開一間咖啡店或茶餐廳,又應該怎麼辦?首先要選對市場,其實大灣區每個城方都有他的發展潛力,要看自己的心態,是只打算開一間半間,還是已經有發展藍圖,打算連鎖式地開。如果落腳點在人口比較多的城市,這樣發展下去,在同一個城市裏開很多間,相信一個香港人會比較容易管理。
但有些城市相對人口較少,開店數量亦不能太多,又或者當地人接受冰室、茶餐廳的程度未必太高,想膨脹的時候未必能在同一個城市發生,在管理上或是城市吸收的經驗都比較難。
如果只有一間咖啡店或者茶餐廳的年輕人,在香港都有很多,他們真的無法想像這個發展藍圖,只有單一餐廳的年輕人未必懂得如何去做,有什麼資訊或支援可以提供給他們呢?黃家和認為,首先視乎他們個人的意願,是否願意進入大灣區,不要害怕大灣區這個市場太大,香港太小,覺得自己很卑微。
大灣區市場有7000萬人口,每去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機遇,例如廣州,甚至再北上如上海,這些城市人口、經濟、文化各方面都非常發達,問題是競爭亦很大,成本亦很高,面對這些問題,究竟自己有沒有資源發展這個市場?
有很多例子都是年輕人單獨去大灣區開一間小咖啡店,有些做得不錯的,由一間變三間,其實不需要在內地認識很多人脈或資源,現在不是說研究飛機大炮,其實這些都是很基本的日常所需,一間咖啡店或是飲食業,亦不是要發展一百幾十間的藍圖,說的只是一間半間,難的是心態。
希望香港青年人保持開放心態,不要將個人發展局限在香港,應好好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持續提升個人競爭力。青年人可以視內地工作為個人職涯的發展階梯,無論將來是否選擇回到香港或到海外發展,相關的工作經驗亦有助於提升自身的職業流動性及豐富職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