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港人創業者在香港開設公司時,往往雄心滿滿,但現實市場變化快速,有些業務可能營運一兩年就暫停、轉型,甚至結束。
然而,許多人忽略了一件「看似小事、實則大坑」的問題——
公司不營運,就放著不管?商業登記不註銷會怎樣?
根據香港《公司條例》(Cap. 622)及稅務局的相關規定,
無論公司是否有營運,只要仍登記存在,就必須依法維持報稅、申報與年審等義務。
若長期未履行這些義務,不僅公司會被註銷,甚至董事個人也可能留下法律紀錄。
一、商業登記不註銷 ≠ 沒事發生!
很多港人誤以為公司不經營、銀行戶口不使用,就等於「自然消失」。
但事實上,在香港公司登記處(CR)與稅務局(IRD)的系統中,
只要公司仍未正式完成註銷或清盤,該法人主體就被視為「仍然存在」。
依《公司條例》第 750 條規定:
公司如未履行法定申報(如年報、審計報告、利得稅申報等),公司註冊處可發出通知,並於期滿後將公司除名。
但除名不是結案,反而會引發更多後果。
二、不註銷公司的三大後果
① 稅務風險:稅局可追溯課稅與罰款
根據《稅務條例》(Cap.112)第 51 條:
公司即使無業務運作,亦須向稅務局提交「報稅表」及財務報表。
若公司逾期未報,可能面臨:
· 每次延誤罰款港幣 1,200 元至 10,000 元不等
· 稅務局可追溯過往年度帳目
· 董事列入稅局「不合作名單」,影響往後公司設立與銀行往來
② 法律風險:董事個人可能被追責
若公司長期不履行報稅與年審義務,公司註冊處有權強制除名。
依《公司條例》第 758 條:
公司被除名後,仍須對未清償之債務、罰款負責,其董事及股東亦不得以除名為由逃避責任。
換句話說,就算公司名稱從登記冊消失,法律上仍可能追溯責任。
更嚴重者,若公司涉及債務、拖稅或合約糾紛,董事個人可被列入黑名單,影響往後再設新公司或擔任董事。
③ 銀行與信用風險:帳戶凍結、失去信譽
銀行會定期稽核公司是否仍合規運作。若發現公司未遞交年報、報稅紀錄異常,帳戶可能遭凍結或列為高風險。
此外,未完成正式註銷的公司仍被視為「存續」,若再次被查核,銀行可能要求補繳審計報告與董事聲明。
對創業者而言,這等於:
公司沒營運,卻還要被罰錢、交報表,甚至影響自己未來開公司。
三、那什麼時候該註銷公司?
以下三種情況,建議盡快啟動註銷程序:
1️⃣ 公司已停止營運超過 12 個月。
2️⃣ 沒有未清稅務、債務、員工薪資等問題。
3️⃣ 不打算再使用公司名義開帳戶、報稅或持有資產。
根據《公司條例》第 750 條及《稅務局指引 IR1263》,公司可申請「自願註銷」(Deregistration),流程包括:
· 取得稅務局「無異議通知書」(Notice of No Objection)
· 提交註銷申請表至公司註冊處
· 公告期屆滿後正式註銷
整個過程約需 4~6 個月,但若公司曾逾期報稅、欠費或帳目不齊,時間將更久。
四、創業策略:不只是結束,而是「重整」
許多創業者在面臨業務暫停時,往往覺得「關掉公司」是唯一出路。
但其實,更聰明的做法是「重整公司架構」。
例如:
· 若未來仍想經營,可暫時申報「休眠公司(Dormant Company)」,保留法人身份。
· 若想轉戰台灣或東南亞市場,可將香港公司作為控股或採購平台,仍能維持合法存在與信譽。
這些調整都能在 SMEBro 顧問協助下完成,讓創業者不必冒罰款風險,同時保留彈性。
五、公司停業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對港人創業者而言,「結業」不該是恐懼,而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
不管是暫停、轉型還是退場,都應依法完成手續,否則小疏忽就可能變成大麻煩。
別讓公司變成一顆遺留的地雷,
SMEBro 創業兄弟,幫你在每個階段都「有始有終」,從開業到結業都合法、安心。
想確認你的公司是否需要註銷或報稅?立即諮詢 SMEBro,由專業顧問為你免費評估,避免日後補罰與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