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座曾被喻為「石屎森林」的國際都會,正經歷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蛻變。恰如本地學者追蹤的斑蝶——其遷徙路徑雖仍成謎,但振翅之勢已不可逆——香港在經濟轉型與地緣政治風雲中,正掙脫束縛,尋覓新生方向。
堅韌之繭:挑戰中的機遇
當下香港的「繭」,織於多重挑戰之中:財政赤字持續高企,2023/24年度錄得千億港元缺口;零售業銷貨價值指數從2018年的144.8點跌至2024年的111.8點,反映本地消費疲軟;中產階層萎縮與國際人才流失更如隱憂15。然而行政長官李家超直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機遇大於挑戰。」3 這份底氣,源於三年來實證的轉機——經濟從負增長轉正,家庭收入中位數上升11%,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躍居第三,更吸引逾21萬專才抵港。
破繭之道:三大戰略與四大變革
特區政府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為核心,透過三大方向破局:
-
金融創新:推動數字資產宣言(LEAP框架)、穩定幣發牌制度,新股集資額衝上全球第一,資產管理規模近4萬億美元;
-
北部都會區提速:以佔全港三分之一土地的新田科技城為引擎,吸引全球科研資源集聚;
-
民生紓困:公屋輪候時間縮至5.3年,簡約公屋今年助9,500戶解困,並取締劏房合規化。
學界則提出更深層變革:擴闊稅基借鏡新加坡消費稅模式、推動公私營協作基建、打通大灣區「四流」(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壁壘,並強化吸引海外頂尖人才15。尤其大灣區融合,需破解專業資格互認滯後等制度藩籬,方能釋放香港高等教育與專業服務的潛力。
成蝶之翼:東方之珠的國際蛻變
破繭後的香港,將展翅為怎樣的新蝶?許正宇描繪其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正轉化為跨境資產管理中心與全球數字資產樞紐的雙翼11。而李家超更展望:當北部都會區崛起為創科心臟,當簡約公屋取代劏房棲身,當斑蝶從香港飛向未知卻壯闊的遷徙路線——這座城市將以「安全和發展的確定性」 ,在世界舞台綻放比昔日更耀眼的光芒。
破繭非旦夕之功,唯其掙扎,方成飛翔之力。香港的蝶變,始於每一寸制度鬆綁、每一次產業振翅,終在風雲時代中,舞出不可替代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