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容易,報稅難?創業者共同的痛點
對不少香港創業者來說,「開公司」只是創業的起點,但真正讓人頭痛的,是開業之後每年如影隨形的報稅與帳務壓力。
有人說:「我創業是為了自由,不是為了每天整理收據!」
這句話,道盡了許多中小企老闆的心聲。
每年報稅季一到,許多人才開始翻箱倒櫃找發票、收據,或急著問會計師「這筆開支能扣嗎?」、「報稅期限是不是快到了?」。
若處理不當,不僅可能被罰款,還可能被稅務局列入審查名單。
這些問題看似瑣碎,卻足以拖垮一間剛起步的公司。
為什麼報稅不是「交表格」那麼簡單?
在香港經營公司,報稅是企業合規的基石。
稅務局(IRD)要求所有有限公司每年都必須提交「利得稅報表(Profits Tax Return)」及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報稅週期:新公司成立後約 18 個月內會收到首份報稅表,往後每年例行報稅。
稅率:首 200 萬港元利潤稅率為 8.25%,其餘部分為 16.5%。
罰則:若延誤提交或資料不完整,最高可被罰款 10,000 港元以上,嚴重者甚至會被法庭傳票。
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會計紀錄」:
若帳務不清、憑證遺失、交易紀錄不符,稅務局很可能拒絕你的報表。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到報稅時才驚覺「資料根本補不回來」。
合法扣稅?先懂得什麼能報、什麼不能報
想要省稅,不能靠「估」。香港稅務局明訂,只有與業務直接相關的支出才可扣稅。
✅ 可以扣稅的開支:
· 員工薪金與 MPF 供款
· 辦公室租金、設備折舊
· 專業服務費、顧問費
· 研發支出、商業保險
❌ 不可扣稅的支出:
· 私人開銷(家庭電費、私用車油費)
· 與業務無關的娛樂費用
· 個人旅遊支出
SMEBro 稅務顧問指出:「很多創業者為了方便,把私人與公司開銷混在一起。結果不但無法扣稅,還被稅局懷疑報表造假。」
想節稅,第一步就是建立清晰的帳目邊界。
如何讓帳務與報稅變簡單?
關鍵是「日常管理」而不是「臨時救火」。想在報稅季輕鬆過關,創業者應該從這三步做起:
Step 1. 分開個人與公司帳戶
建立公司專屬銀行戶口,所有收入、開支集中管理。
Step 2. 定期檢視現金流
每月查看收支報表,了解哪些開支能扣稅、哪些要調整。
Step 3. 尋求外包會計服務
專業顧問能幫你記帳、整理報表、預測稅負,甚至主動提醒申報時限。
這不只是節省時間,更是讓公司長期保持「合規與專業」的必要步驟。
不怕報稅的創業者,才能真正掌握事業節奏
創業不是只靠熱情,也要靠紀律。當你能清楚地看見每一筆收支、了解每一分稅務、控制每一次開支,你就能真正「掌握公司」,而不是「被公司追著跑」。
想讓報稅變簡單、帳務變透明?立即諮詢 SMEBro 創業兄弟,讓我們成為你創業路上最可靠的財務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