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香港財政預算案以「改革創新、提速發展」為核心,提出多項突破性政策,旨在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創科樞紐的雙重角色。
創新科技: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佈局
預算案中,人工智能(AI)被視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核心引擎。
政府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專注於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並與數碼港的超級計算中心協作,提供每秒3,000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的算力支援,加速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此外,為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政府將簡化低軌衛星牌照審批流程,吸引企業投入通訊技術與物聯網應用,進一步推動數據驅動的城市管理。
在產業協同方面,預算案提出「香港研發、大灣區製造」模式,結合大灣區成熟的產業鏈,將研發成果快速落地。例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新田科技城的建設,將提供大規模創科用地,吸引國際企業進駐,打造跨區域的科技產業生態圈。
金融改革:市場效率與國際化的雙重提升
金融市場改革聚焦於上市制度優化與產品創新。
港交所將開通「科企專線」,簡化內地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的審批流程,並研究設立退市後的場外交易機制,提升市場流動性。
同時,政府檢討上市門檻與持續責任,推動「同股不同權」架構,吸引新經濟企業與海外發行人來港融資。
在虛擬資產領域,香港持續引領監管創新。
繼2023年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後,政府將發表第二份《虛擬資產政策宣言》,探討場外交易與託管服務的發牌框架,並提交《穩定幣條例草案》,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監管體系。
此外,預算案提出將代幣化債券發行恆常化,金管局更計劃發行第三批代幣化債券,推動金融市場的數碼轉型。
協同效應: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為強化跨領域合作,政府將舉辦首屆「香港全球金融與產業合作峰會」,匯聚國際企業與投資者,促進金融賦能下的產業升級。
同時,透過「互聯互通」機制深化與內地市場的連結,例如將人民幣股票櫃台納入港股通,並研究引入大宗交易機制,進一步提升離岸人民幣的投資功能。
結語:穩健前行中的創新動能
2025年預算案不僅展現香港在科技與金融改革的雄心,更透過制度創新與區域協作,鞏固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在人工智能、綠色金融、虛擬資產等新興領域,香港正以開放與審慎並行的策略,為全球投資者與企業創造高增值機遇,逐步實現「國際創科樞紐」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