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制:創業者的“省錢秘笈”
2025創業

香港稅制:創業者的“省錢秘笈”

在香港創業,稅制優勢就像是創業者背後的強大後盾,不僅減輕了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還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香港的稅制以其簡單、透明、低稅率而聞名,這些特點讓香港成為全球創業者的熱門選擇。今天,就讓我們深入瞭解一下香港稅制對創業者到底有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低稅率:創業初期的“減負神器”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資金就是生命線。香港的低稅率政策,無疑是為創業者量身定制的“減負神器”。  利得稅:香港的利得稅標準稅率為16.5%,但對於首200萬港元的利潤,稅率僅為8.25%。這意味著初創企業可以在初期享受較低的稅率,減輕財務負擔。例如,一家初創企業在成立的第一年獲得了150萬港元的利潤,那麼它只需要按照8.25%的稅率繳納利得稅,大大降低了稅負。 薪俸稅:薪俸稅的最高稅率僅為17%,且有多種免稅和扣除專案。創業者作為公司高管,其個人收入的稅負也相對較低,這有助於創業者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   二、簡單透明的稅制:省心又省力 香港的稅制設計簡單,稅務法規明確,申報程式簡便。企業和個人不需要應對繁瑣的稅務申報程式,這大大減少了稅務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率。創業者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業務拓展和產品創新上,而不是被複雜的稅務問題困擾。   三、屬地來源原則:國際業務的“免稅盾牌” 香港採用屬地來源原則徵稅,即只對在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收入徵稅。這意味著,如果企業的利潤來源於香港境外,這部分利潤在香港是免稅的。這對於開展國際業務的創業者來說非常有利,可以有效降低稅負。例如,一家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其主要業務是向內地和東南亞市場提供軟體服務,這部分收入在香港是免稅的,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稅負。   四、豐富的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企業成長 香港提供了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幫助創業者降低稅負,促進企業發展。 離岸豁免:如果企業的利潤完全源自香港境外,可申請離岸收入豁免,相應部分利潤可免征利得稅。這對於從事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業務的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雙重避免徵稅協定(DTA):香港已與多國簽訂了雙重避免徵稅協定,防止對同一筆收入進行雙重徵稅。這為創業者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提供了便利。 研發費用扣減:符合條件的研發活動可以享受額外的稅收扣減,鼓勵企業進行創新。這對於科技型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支持政策。 業務開支抵扣:合理的業務開支,如租金、薪金、辦公費用等,可在計算應課稅利潤時扣除。這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的稅負。   五、無增值稅/營業稅:刺激消費,促進經濟活動 香港不徵收增值稅、營業稅或銷售稅,這使得商品和服務的最終價格較低,有助於刺激消費和促進經濟活動。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意味著在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時,不需要額外承擔增值稅或營業稅的負擔,降低了運營成本。   六、虧損結轉: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 企業虧損可以無限期結轉以扣減稅款,為企業提供了一定的風險保障。這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創業初期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虧損。虧損結轉政策可以讓企業在盈利時抵扣之前的虧損,減輕稅負。   七、國際認可度高:拓展業務的“金名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良好的商業環境和國際認可度。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更容易獲得國際市場的信任,有助於拓展業務。創業者可以利用香港的國際平臺,更容易地與國際客戶和合作夥伴建立聯繫,提升企業的國際形象。   八、資金自由流動:靈活的資金管理 香港無外匯管制,收匯、結匯方便,兌換貨幣自由。這對於創業者來說,資金的流動和管理更加靈活。創業者可以更方便地進行跨境資金調配,支持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九、創業補貼和政策支持:降低創業成本 香港政府還提供了一系列創業補貼和政策支持,幫助創業者降低創業成本。例如,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可以享受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租金補貼、創業孵化補貼等。這些補貼和政策支持可以有效緩解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幫助創業者更好地啟動和發展企業。   香港的稅制對創業者來說具有諸多優勢,低稅率、簡單的稅制、屬地來源原則、豐富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國際認可度高等特點,使得香港成為創業的優選地。創業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如果您有在香港創業的計畫,建議進一步瞭解香港的稅制細節,諮詢我們SMEBro的專業稅務顧問,以確保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讓您的創業之路更加順暢。
2025年報稅新變化:稅務延期的“小確幸”
2025年報稅新變化

2025年報稅新變化:稅務延期的“小確幸”

報稅,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年中最讓人頭疼的事情之一。不過,2025年,香港的稅務局似乎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壓力”,於是送來了一個小小的“驚喜”——稅務延期!是的,你沒有聽錯,2025年新政策下,一些公司的報稅期限被延長了,這對於那些還在為報稅忙碌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小確幸”。   稅務延期:給忙碌的公司一個“喘息”的機會 如果你是一家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正忙得焦頭爛額,整理著堆積如山的賬目和文件,準備提交利得稅報稅表。突然,你得知一個好消息:2025年新政策下,如果你的公司結賬日期是2024年3月31日(M Code),並且公司虧損,那麼原本應該在2025年1月31日提交的報稅表,現在可以延期到2025年2月14日了!這多出來的兩周時間,簡直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整理檔、核對數據,甚至可以稍微喘口氣,喝杯咖啡,再繼續戰鬥。 而且,這個延期是自動的,你不需要再提交任何申請。稅務局已經為你考慮好了,直接把最後期限延長到了2月14日。這簡直就是2025年新政策送給忙碌公司的一個“小禮物”。   2025年新政策:報稅時間表的“小變化” 除了稅務延期的好消息,2025年新政策還帶來了一些其他的變化。比如,物業稅報稅表(BIR57)和利得稅報稅表(BIR51/BIR52)的發放日期仍然是2024年4月2日,但提交的限期卻有所不同。對於物業稅報稅表,業主需要在收到後1個月內提交,如果選擇電子提交,還可以再延期兩周。而對於利得稅報稅表,有限公司和合夥業務則需要根據結賬日期來確定提交限期。 再比如,個人報稅表(薪俸稅表BIR60)的發放日期是2024年5月2日,個人需要在收到後1個月內提交,電子提交也可以延期一個月。而對於獨資無限公司東主來說,他們需要在收到後3個月內提交,電子提交同樣可以延期一個月。 這些看似複雜的時間表,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梳理一下,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每年的4月和5月,都是報稅的重要月份。無論是有限公司、無限公司、物業投資者還是雇員,只要收到稅務表格,就必須在限期前提交。這就像是一場年度的“稅務大考”,每個人都需要按時交卷。   2025年新挑戰:如何應對報稅的“小難題” 雖然有了稅務延期的好消息,但報稅本身仍然是一項複雜的工作。不同的稅務表格有不同的申報方法、限期和所需檔,這讓很多人感到困惑和頭疼。比如,有限公司的稅務延期申請,就必須在稅務表格填報限期前提交,否則稅務局可能不批准。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及時與稅務代表溝通,確保一切順利。 而對於新成立的公司來說,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為新註冊的有限公司會在成立日起18個月左右收到稅務局發出的第一份利得稅報稅表(BIR51)。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在公司成立後的18個月內,就開始準備報稅的相關事宜。這對於沒有經驗的新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025年新希望,報稅也能輕鬆愉快 2025年新政策帶來的稅務延期,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卻讓我們看到了稅務局對納稅人的理解和關懷。它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和整理,讓我們不再因為時間緊迫而手忙腳亂。同時,也提醒我們,報稅雖然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但只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用專業和智慧,讓報稅不再是負擔,而是一次輕鬆愉快的體驗。   快來聯繫我們:https://wa.me/+85295606012?text=HELLO,我想要諮詢審計服務!
攻略:香港企業如何通過虧損結轉減輕稅務負擔
公司利得稅

攻略:香港企業如何通過虧損結轉減輕稅務負擔

在香港,企業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虧損的情況。然而,這些虧損並非全無價值,它們可以轉化為未來的稅務優勢,有效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本文將詳細介紹香港稅務體系中關於企業虧損處理的重要細節,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虧損結轉機制。   虧損可以扣利得稅嗎?  在計算利得稅時,公司可以將過去年度的累積虧損從當前年度的應稅利潤中扣除。如果一家公司在過去幾年累積了大量虧損,即使當前年度盈利,也可能無需繳納利得稅或只需繳納較少的稅款。虧損可以完全抵銷應評稅利潤,如有剩餘虧損可繼續結轉至下一年度。   什麼是虧損結轉?  《稅務條例》(第112章)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稅務優化工具——虧損結轉機制。這機制不僅體現稅務公平原則,更為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提供極大靈活性。《稅務條例》第19C條規定,企業在一個課稅年度所產生的虧損可以結轉至未來盈利年度,用以抵消應課稅利潤。  這意味著,即使企業在當前年度出現虧損,這些虧損並非毫無價值,反而可以轉化為未來的稅務優勢。企業可以將過去年度的累積虧損從當前年度的應稅利潤中扣除,從而降低應繳納的利得稅。如果企業的虧損超過了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剩餘的虧損還可以繼續結轉至下一年度,直至完全抵消為止。   誰可以享受虧損結轉機制? 虧損結轉機制適用於各種類型的企業,包括個人經營、合夥企業、公司或非個人。然而,企業在享受這一機制時也需要注意一些限制。例如,虧損金額在任何課稅年度內抵扣後,不得在其他年度重複抵扣。此外,虧損結轉到任何年度後,也不得重複抵扣。抵扣的總額不得超過虧損金額,且虧損應屬於在香港的活動所得。   公司報稅時的虧損申報?  在進行虧損申報時,企業需要提供詳盡的虧損記錄,包括當年度產生的新虧損以及往年結轉且尚未使用的虧損。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並維護一套完整的財務文件案系統,以支持虧損申報的合法性和準確性。這包括詳細的財務報表、精確的稅務計算表、相關的業務合同和交易記錄等關鍵文件。   特殊情況下的虧損處理  對於涉及跨境業務的企業,虧損處理可能更加複雜。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務協定可能影響虧損的處理方式,企業需要深入瞭解相關協定,以避免重複徵稅或錯失稅務優惠機會。此外,跨國企業集團內部的交易必須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不當的轉讓定價可能導致某些虧損被稅務機關質疑或否認。 在進行公司重組、企業合併、收購活動等重大變更時,企業的虧損結轉權利可能受到限制。因此,企業在進行這些活動時需要詳細評估業務變更對虧損結轉的潛在影響,並制定相應的稅務規劃策略。    虧損結轉機制為香港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稅務優化工具。通過合理利用這一機制,企業可以降低未來的稅務負擔,實現財務的可持續發展。然而,企業在享受這一機制的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和限制,確保稅務申報的合法性和準確性。
收到利得稅表罰款通知--懶人包處理方案
公司利得稅

收到利得稅表罰款通知--懶人包處理方案

有不少客戶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公司正常運營著,卻收到了香港稅局下發的罰款通知,產生疑問:怎麼就被罰款了呢?收到後怎麼辦呢? ① 什麼情況下會收到稅表罰款通知? I)沒有按期申報: 香港稅務局一般會在每年4月份向香港公司發出利得稅表,而根據香港稅局要求,納稅人一般要在稅表發出日期起的一個月內申報交回稅局。 對於新註冊的香港公司,若收到的是第1份稅表(一般新公司在註冊18個月內會收到稅局下發的稅表),需要在稅表下發日期後的3個月內申報完成,通常1個月內申報,首次會自動延期多2個月的時間。 如果不是首次收到稅表,而之前做”零申報“的公司,那麼,需要在稅表下發日期後的1個月內申報給稅局(由於香港稅局2023年4月1日起已經不允許再零申報了,這種情況則不會有);或之前正常做賬審計報稅的香港公司,年結日選擇在3月31日和12月31日的公司,可以向稅局申請延期,若年結日是選擇其他的時間,則一般需要在1個月內申報。 若沒有在以上規定的時間內申報利得稅,就會收到利得稅表罰款通知。 2)沒有收到稅表: 若香港公司曾經向稅局遞交過虧損審計或要申報,可能會沒有收到稅表,否則稅局都會定期向香港公司下發利得稅表的。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收到稅表不代表香港公司不用記賬報稅,因為香港稅務局規定:凡是到了報稅期的香港公司都必須要報稅,報稅期不以收到利得稅表為准。 因此,沒有收到稅表也要記得做賬報稅哦,避免被罰款。 罰款信上會顯示罰款金額、繳款截止日期、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等,我們具體事項具體分析。 首先,稅務局會列出具體的罰款金額和繳款截止日期,並由助理局長發出通知,要求責令立馬補充過往公司做賬審計,並追繳公司拖欠稅款,追繳逾期罰款。情況嚴重時,由香港最高法庭發出法院傳票,並上庭處理。 通常情況下,稅表罰款通知還會列出具體的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說明公司未按時或未正確申報和繳納稅款的具體問題。對於一些公司而言,這些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可能比較複雜。   對於首次逾期未遞交利得稅表的公司,稅局會下發第一次罰款通知信,罰款港幣1200,並同時要求在規定期限內遞交利得稅稅表。若14天內未能按時遞交利得稅表,稅局將下發第二次罰款通知信,罰款港幣3000;再過14天將罰款增加至8000港幣。如抱有僥倖心理,在多次利得稅表逾期遞交,就會收到法院傳票。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公司在收到罰款通知後,及時核實罰款金額的準確性,並與稅務局溝通,尋求進一步解釋和指導。如果公司對罰款金額有異議,可以向稅務局提出申訴,並提供相關的證據和解釋。同時,公司應確保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罰款,以避免進一步的法律和財務問題。 另外,仔細閱讀罰款通知中列出的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釋,清楚具體的稅務要求和規定,並正面主動承擔相對應的責任,爭取做到少追繳部分稅款或罰款。 當然,最重要的避免罰款的方法就是遵守稅務規定和申報繳款準確性,選擇一家專業的秘書機構進行維護。每年由秘書公司通知年審和做賬審計時間,確保及時申報和繳納稅款。公司還應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以確保稅務事項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香港公司收到利得稅表罰款單後如何處理?--3個解決方案
交稅

香港公司收到利得稅表罰款單後如何處理?--3個解決方案

有些客戶收到稅表後,由於各種原因,理賬工作一直沒能完成,或是不配合審計工作,導致審計報告不能及時出具,影響了報稅的時間,逾期後就產生了罰款。 那收到罰款單後怎麼處理呢?這篇文章就講一講。 收到罰款單後如何處理 1、罰款金額和繳款截止日期 香港公司收到稅表罰款通知時,首先面臨的挑戰是罰款金額和繳款截止日期的確定。 稅務局會列出具體的罰款金額和繳款截止日期,並由助理局長發出通知,要求責令立馬補充過往公司做賬審計,並追繳公司拖欠稅款,追繳逾期罰款。情況嚴重時由香港最高法庭發出法院傳票,並上庭處理。 解決方案: 公司在收到罰款通知後,應及時核實罰款金額的準確性,並與稅務局溝通,尋求進一步解釋和指導。 如果公司對罰款金額有異議,可以向稅務局提出申訴,並提供相關的證據和解釋。同時,公司應確保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罰款,以避免進一步的法律和財務問題。 2、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 稅表罰款通知通常會列出具體的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說明公司未按時或未正確申報和繳納稅款的具體問題。 對於一些公司而言,這些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可能較為複雜,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需要專業的秘書公司做進一步的解釋和理解。 解決方案: 公司應仔細閱讀罰款通知中列出的稅務事項和違規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釋。清楚具體的稅務要求和規定,並正面主動承擔相對應的責任,爭取做到少追繳部分稅款或罰款。 3、遵守稅務規定和申報繳款準確性 對於香港公司來說,遵守稅務規定和準確申報繳款是一項重要事項。錯誤的申報或不申報,可能導致罰款和其他稅務風險,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聲譽造成不利影響。 解決方案: 為了遵守稅務規定和確保申報繳款的準確性,公司一定要選擇一家專業的秘書機構進行維護。 每年由秘書公司通知年審和做賬審計時間,秘書公司可以幫助公司建立有效的稅務管理系統,確保及時申報和繳納稅款。公司還應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以確保稅務事項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案例分析 有一間香港公司在2023年6月份收到來自稅局的利得稅罰款通知單,經過全面排查和瞭解後,最後做出了正確處理方法: 1.收到罰款通知書,確認是哪個年度的罰款。 2.確認該年度稅表申報情況: ①是否已經按時申報; ②雖逾期申報,但是在罰款通知下發前已完成; ③罰款下發時還未完成本審計工作,並未申報稅表。 3.如果是第①和第②種情況,需要由會計師寫一份罰款豁免求情信件遞交稅局,說明原因。 如果是第③種情況,需要完成審計後將報告+稅表+求情豁免信件一塊遞交稅局進行處理。 豁免利得稅罰款的成功率:一般情況下第一份罰款信件,有很大可能被豁免。 如果不確定是第幾次罰款信,也可以從罰款金額來進行判斷,一般HKD1200的罰款有很大可能會豁免成功,HKD3000及以上金額的罰款成功概率不大。 如有更多問題,歡迎諮詢SMEBro +852 6705 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