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ews / Tagged: 香港會計
Filter by tag:

Posts tagged "香港會計"

資訊|會計師與核數師有什麼分別?審計師有什麼工作?

審計師有什麼工作

會計師和審計師(又稱核數師 Auditor)都會處理企業的財務報表,確保其符合標準,讓投資者及政府參考。不過,千萬別把會計與審計混淆,兩者名字雖然相似,但會計與審計所處理的職責不盡相同,如果你外包這部分工作,公司核數收費和會計收費也不同。

工作內容

開宗明義,會計師工作是準備財務文件,監控公司日常運營的簿記及準備稅單。因此,會計的工作較常在日常出現,如開支報銷。

審計師是什麼?

審計師工作: 審計工作內容主要負責核實財務和稅務的準確性,亦會尋嘗試解釋或質疑一些數字上表達不清晰的地方,所以通常一年只會見到他們幾次。

核數師會計師分別 / 會計審計分別

「會計」:記帳、編制財報

會計(英文:Accounting,一般作為首席財務官(CFO)或公司的財務部門,需要清楚地、明細地處理公司所有帳目記錄,並且編制財務報表。

企業中的活動開支都會計逐一整理和對帳,包括所有現金交易、支票往來、轉帳往來、銀行事務、利息款項、單據及繳稅、甚至與人事部有關的資薪項目,都要整理零碎。

受過會計專業培訓的會計師,會讓公司財政狀況一目了然,按未來趨勢計劃接下來的商業活動。

「審計」:審核、驗證財報

審計英文:Auditing,顧名思義。

核數師是什麼?

核數工作就是跟進會計師的財務紀錄,更要審核、驗證它們的財務狀況,以確保資料準確無誤,持平公允。

企業一般會每季或每年審計一次,透過審計師搜集所需資料,分析、審視會計部門所做的財務報表,查核當中有多合理、有多可信。

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更被要求每年都要讓審計師,以公認會計準則(GAAP)來進行評估,確保公司的財務狀況準確。

審計工作不一定要由內部職位處理,亦可以指定其他公司或第三方代勞。

另外,如果要細分審計類型,大致可分為:

一、財務報表審計(英文: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依香港《公司條例》規定,不論公司規模大小,有限公司每年的財務報表均需作行審計,並將之作為報稅的佐證文件,於報稅表上列明。

二、審計與內部控(英文:Audit and internal review)

主要建構一個檢查制度,以預防違法行為,例如舞弊。該制度亦需提供方案以保障公司的資產完整、真實及合法,付合管理效益。

三、特殊目的業務審計(英文:Audit report on special purpose engageme)

因應特別原因,如上市計劃、首次公開募股(IPO)等,對公司的財務作出審查及預測。

專業資格

會計專業資格

會計師和審計師都是對公司的財政極為重要的職務,即使是剛入職的會計師,也要通過公認、統一的註冊會計師(CPA)考試,以獲取專業資格和職銜,替企業進行會計工作。

審計師資格

審計師也要具備會計專業知識,也要通過註冊會計師(CPA)考試,成為執業會計師。因此,也要進行約150小時、幾近碩士程度的專上教育,一般執業要求較會計師高。

香港的法例列明,只有執業單位才可委任審計師,SMEBRO 執業審計師為你專業核數,賬目多麼混亂,都能為你的企業作最全面的會計核數報告。

內地來香港創業必看!香港公司怎麽做賬?全面解析!

香港公司怎麽做賬

①新成立的香港公司第一次報稅時間為:自成立日的18個月內,可任意選取時間;收到利得稅表後,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報稅事宜。 

②非新成立的香港公司的報稅時間為:以第一次做賬時間起,隨後的12個月後。收到利得稅表後,一個月內需完成報稅工作。

註意:有時,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香港公司在報稅期內沒有收到香港稅務局發來的利得稅表,這並不意味著香港公司不用做賬報稅。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公司應該在報稅期限內,自覺完成報稅工作。

申報香港做賬前的準備:

①雖然香港政府要求按年度報稅,企業一般不能等到年底才開始處理賬務,一般應在有經營業務發生時就要開始準備帳務資料. 

②票據的分類和整理:把銷售發票、成本發票和費用發票按時間順序進行分類、整理、擺放。如票據比較多,可以在票據的右上角用鉛筆加上編號。並註意所有提供的單據日期與做帳期間的日期相符

③承認的票據:與中國內地相比,香港政府承認所有有公司簽章的發票(可自制)、收據以及便條。 

香港公司做帳需要提交的資料:

①銀行月結單及水單; 

②銷售票據,發票、合同;

③成本票據,發票、合同;

④費用票據,工資、租金(須提供租賃合同或協議)、運費等;

⑤其它相關文件,章程正本一份、周年申報表、所有公司變更資料(若有)、固定資產票據。

香港公司兩種做賬報稅方案(針對香港有限公司)

  一、零申報

(1)要求:沒有在香港購買任何物業;沒有開香港銀行賬戶或者賬戶沒有資金進出;沒有經營任何業務。

(2)做賬報稅:無需做賬,只需填寫利得稅表,但必須保存公司的所以票據及合約。

  二、離岸免稅申報(申請海外利得豁免)

(1)要求:貨物沒有經過香港海關;沒有任何香港客戶;在香港沒有實際經營場所;沒有香港物業;沒有雇傭香港人;沒有香港業務。 

(2)做賬報稅:需要做賬、核數、報稅。其中核數必須由香港持證核數師來做核數(審計),必須保存以往7年內的所有票據和合同,以便查賬。

香港公司報稅流程:

一、香港公司正常流程: 

簽訂做帳報稅協議→預交款項→整理單據、帳務處理→做帳完畢→付尾款→交由核數師審計→審計完畢→報告交股東簽署→會計師持簽署的審計報告去政府報稅→相關文件返還客戶。

二、零申報流程:

收到香港稅局的利得稅表→股東確認簽署→交付報稅費用→到稅局辦理報稅→辦理完畢、回饋客戶。

三、離岸免稅流程:

收到稅表→做賬→核數→以離岸方式報稅→答政府問→政府發出離岸免稅通知

中小企業主必讀——中小企入賬要注意什麼關鍵?

中小企業主必讀——中小企入賬要注意什麼關鍵?

有些SME老闆認為,自己只需要keep單,以為會計入帳是會計師樓的責任;有些跟本分不清會計、審計及報税有甚麼分別

備存會計紀錄其實是《公司條例》下董事的法律責任。好的會計帳目可以幫助公司作財務預測預算、借貸、入股、合作等。

如果以上目的對中小企Startup還未夠「實際」的話,那報税就肯定是最「實際」的做會計帳原因。當每年收到利得税報税表(首次是開業18個月後收到)後,公司便要將會計帳目交給會計師樓做審計,在一個月報税限期(可找税務代表申請延期)內將會計師樓發出的審計報告及利得税計算表,連同税表一同遞交。所以我們建議自行bookkeeping入帳

我們建議沒有聘請會計人員的中小企老闆,養成一下定期整理保存會計帳目的習慣。趁記憶猶新時快速做好紀錄,到報税時俾「一盤靚數」會計師樓,肯定是對你有好處的。

中小企入賬,三個關鍵

普通中小企初創行業,其實只需要製作3種類型的列表,便算是頗為完整整齊的會計流水紀錄。這3種列表分別是:

1.銀行出入紀錄

在會計師樓的角度,公司的銀行戶口永遠是最重要的審閱資訊。所以弄一個列表,解釋銀行的每條收款支款紀錄是必須的。列表能對應到銀行對帳單(Bank Statement)每一條紀錄,便是完整了。

列表內要注意的點是:

– 銀行戶口內每一個sub account, 例如儲蓄戶口(saving account), 支票戶口(current account), 外幣戶口都分開獨立做一份列表

– 列表的欄位包括日期、支出/收入類型、支出/收入詳情、對方公司名稱、入帳金額、出帳金額、憑證編號

2.非銀行的支出紀錄

不可能所有公司的收入支出都經公司銀行戶口的,董事(甚至員工)先代付公司支出,其後再問公司報銷費用,是非常普遍的。但請另外弄一個列表紀錄此等費用。

列表內要注意的點是:

– 只要跟公司業務有關的費用、有發票或收據、最好有付款証明,便可以放入這個列表記進支出,最後公司銀行戶口有否付還支出並不是重點。

– 只要你能合理解釋費用跟公司業務如何有關,大部分情況均可用來扣公司利得税,詳細情況可聯絡我們詳議

– 董事代付公司支出後,不問公司報銷,先掛帳也是普遍做法,這種情況也能記進公司支出。

– 列表的欄位包括發票/收據日期、支出/收入類型、支出/收入詳情、代付人姓名、對方公司名稱、支出金額、憑證編號

3.公司收入紀錄

除了銀行戶口,收入也是公司另一大命脈。也是一大會計師樓審查項目,保存好收入紀錄為人(給會計師樓審計)為己(記錄自己業務狀況)也重要。

列表內要注意的點是:

– 如公司營運多於一種業務(例如既做餐飲也做租場服務),那請每種業務獨立弄一張列表

– 列表的欄位包括收入發生日期、售賣之貨物/服務名稱、售賣之貨物/服務數量、客戶名稱、收入金額、憑證編號、客戶付款方式、客戶付款日期、誰收了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