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服務業的傳統生態框架,數碼創新才能實現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DTSPP

香港服務業的傳統生態框架,數碼創新才能實現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香港的傳統資訊服務產業往往由大型系統集成商(SI)創辦,並通過回頭承接SI的外包業務或在產官學研的框架中發展。然而,新时代的新創企業和創業者所需的能力遠不止於此。
數字化挑戰:DTSPP資助計畫的實施難點在哪
DTSPP資助計畫的實施難點

數字化挑戰:DTSPP資助計畫的實施難點在哪

數位化轉型是中小企業(SMEs)提升競爭力、開拓新市場的關鍵途徑。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中小企業往往面臨多重挑戰。以下是香港DTSPP資助計畫在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難點,並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說明。   缺乏資金和人力資源  中小企業通常規模較小,經營資金和人力資源相對緊張。數位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如技術研發、軟體採購、IT人員培訓等,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例如,炬星科技通過其在智能化生產線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已經發展出向客戶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的能力,可有效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在轉型初期,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   技術水準難以滿足需求  中小企業自身技術水準不高,難以滿足企業數位化平臺的開發、部署、運營和維護需求。同時,市場上的數位化升級改造服務大多是提供通用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個性化、一體化需求。春禾時裝通過AI賦能,構建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完整數字鏈,運用MES系統,企業提升了生產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效率提高25%。這表明技術水準的提升對於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至關重要。   管理體系薄弱  中小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數位化轉型需要企業有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更好地實現數位化轉型。德圖科技投資建設了仿真伺服器集群,在經過篩選後最終選擇了聯想的方案,通過集群管理,公司實現計算資源的合理分配,確保仿真任務的順利完成。這顯示了管理體系在數位化轉型中的重要性。   缺乏專業人才  數位化轉型對中小企業而言依然挑戰重重,特別是在人才方面。調研顯示,半數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專業人才,這導致中小企業難以充分理解並有效應用數字技術。春禾時裝的AI驅動設計研發流程也令業界矚目,通過LINKHANDAI平臺,設計師可以在幾秒鐘內實現從手繪到數位化成衣的轉化,研發週期縮短了驚人的80%。這一案例說明了專業人才在數位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   對變革的恐懼和抵觸  數位化轉型涉及企業運營模式的改革,對員工和企業文化產生一定的衝擊。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需要消除這種恐懼和抵觸情緒,充分認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浙江移動正通過人工智慧助力中小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開闢了一條智能化、精細化的生產新路徑。這一轉型過程中,員工的接受度和適應性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專案規劃與實施困難  中小企業在數位化轉型專案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目標不明確、實施方案不完善、團隊協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專案推遲或失敗。例如,DTSPP資助計畫提供了建立電子商店、優化促銷及會員計畫、實施CRM系統以及優化支付流程等多個方面的資助,以幫助中小企業克服這些困難。   合作夥伴尋找不易  中小企業可能不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數位化轉型合作夥伴,比如技術提供商、顧問公司等,以獲取合適的支持和指導。德圖科技與聯想百應建立了深度生態合作關係,聯想百應為德圖科技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專案經理指派、硬體產品供應以及合作夥伴資源對接等。這一合作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長期投入和回報不明朗 數位化轉型需要長期投入,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有限的資源和盈利壓力可能導致他們在轉型過程中由於回報不明朗而猶豫不前。炬星科技的數位化轉型方案能夠為客戶節約超過30%的成本,顯著降低了建設和運營成本。這一成效表明,儘管長期投入可能較大,但數位化轉型的回報是可觀的。   綜上所述,香港DTSPP資助計畫在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克服資金、技術、人才、管理體系等多方面的難點。通過政策支持和專業服務,中小企業可以逐步克服這些障礙,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成功。  
成功故事:香港中小企業如何玩轉DTSPP資助
DTSPP

成功故事:香港中小企業如何玩轉DTSPP資助

在香港這個商業繁華的都市,中小企業(SMEs)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這些企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的“數位化轉型支援試點計畫(DTSPP)”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了寶貴的資助機會,幫助他們在數位化浪潮中站穩腳跟。以下是兩個成功案例的研究,展示了DTSPP資助計畫如何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案例一:傳統模具及注塑產品製造商的數位化轉型   某模具及注塑產品製造商,作為香港總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戰略及投資管理,財務、人事、創新研發和供應鏈等決策管理。該公司在內地及東南亞均設有生產基地,追求以精湛的技術為客戶提供精密注塑部件及模具產品。  為了開拓新型製造模式,該公司成功從產品研發到量產實現全流程數位化;同時致力於打造綠色低碳工廠,生產符合國際標準和客戶企業社會責任要求的產品。目前已取得多項品質管理認證,並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在實現價值鏈轉型的過程中,該公司採納了“拉動式”生產,以每個訂單為起點,自動生成排產計畫,配套周邊設備、工藝要求、物料出單等,實現數據透明化。這不僅提升了產品設計能力、拓展產品和技術應用範疇,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引擎。   案例二:毛衣生產商的數位化生產線   另一家毛衣生產商則善用香港特區政府“新型工業化資助計畫”建立數位化全成型針織毛衣智能生產線,重點開拓新型製造模式。於現有廠房設立全新生產設備,從過去傳統生產線改為單元製造模式,作小批量多款式生產,有效提高現有生產空間產值,更可減少庫存及材料浪費,快速應對市場客制化的要求。  生產線涵蓋產品設計、數字仿真樣品、工程參數及編程至智能生產。專案預期產能可達至每日運作22小時,較目前生產線提升35%的產能及減少40%的生產成本。   結論 這兩個案例展示了香港DTSPP資助計畫在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政府的資金支持和專業機構的協助,中小企業能夠抓住數位化的機遇,提升業務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這些成功的故事不僅展示了數位化轉型的成效,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轉型的靈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