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規劃深觀察:香港與內地法律實踐的細緻比對
內地遺囑

遺囑規劃深觀察:香港與內地法律實踐的細緻比對

在處理個人遺產規劃時,遺囑的有效性是確保個人意願得以實現的關鍵。香港與內地作為中國兩大法域,雖有同根同源之處,但在遺囑法律的具體實施上存在差異,尤其體現在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遺囑的形式要求以及對見證人的規範上。    一、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 香港與內地均重視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作為遺囑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在香港,立遺囑人的年齡與精神狀態是判斷行為能力的核心,遵循Banks訴Goodfellow案確立的原則,強調理解立遺囑行為的性質、財產範圍及可能的道德索賠。律師實踐中可能需借助醫療意見來確認這些條件。相似地,內地《民法典》通過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明確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立遺囑無效的規定,確保遺囑的理性與自願。   二、遺囑的形式及對見證人的要求 香港與內地在遺囑形式要求上展現出了靈活性與嚴格性的區別。香港法律對遺囑形式相對寬鬆,不要求特定形式,但仍需書面、意願明確及見證人簽字,但見證並非絕對必要。而內地則有嚴格的遺囑形式分類,並強調遺囑的法定形式。在見證人方面,兩地均禁止受益人及其配偶擔任見證人,以此避免利益衝突,但香港在見證人資格不符時的處理更為寬容。   三、違反遺囑見證要求的法律後果 對於見證人資格違規的情況,兩地反應不同。香港採取了一種較為靈活的態度,即使某見證人為受益人導致其部分見證無效,只要遺囑有其他合格見證人,這部分無效不影響整個遺囑的效力。相比之下,內地法律對此更為嚴苛,一旦見證人資格不符,可能導致遺囑整體無效,突顯了見證人在遺囑法律效力中的關鍵作用。   香港與內地在遺囑法律上雖有共同關注點,如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評估及對見證人資格的限制,但在具體規則和法律後果上展現出了各自的特色。香港的制度顯得更為靈活,允許一定程度的遺囑形式自由,且在見證人問題上留有一定的迴旋餘地;而內地則傾向於通過嚴格的法律框架確保遺囑的嚴謹性和執行力。理解這些差異對於在兩地有資產分佈的個人進行跨國遺產規劃尤為重要,有助於確保遺願的合法、有效執行。
盤中餐“走塑”迷霧:香港環保新政的尷尬啟程與深層考量
史上最嚴限塑令

盤中餐“走塑”迷霧:香港環保新政的尷尬啟程與深層考量

「史上最嚴限塑令」,為何步履維艱? 在全球環保的大潮之下,香港於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正式啟動了備受矚目的“走塑令”,企圖緊跟國際減塑步伐。這一號稱“史上最嚴”的限塑政策,旨在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餐具及其他製品,以期緩解城市固廢危機。然而,政策甫一落地,就陷入了內外夾擊的困境之中,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與討論。   替代品之困:從塑膠到紙木,真的更環保嗎? 在政策的驅動下,眾多餐館和餐飲業者紛紛改用紙、木等非塑膠替代品。然而,這一轉變並未如預期般順利,反而在網路上掀起了陣陣吐槽聲浪:木湯匙難以撈起最後一滴湯汁,紙吸管在飲料中迅速溶解,紙叉輕易折斷……消費者的不滿,折射出替代品在實用性和耐用性上的明顯短板。更有甚者,關於這些替代品是否真如宣傳般環保,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特別是防水處理中可能添加的PFAS等化學物質,引發了對健康風險的新一輪擔憂。   政策執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香港的“走塑”之旅,從一開始就面臨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儘管政府設定了為期六個月的適應期,並明確了違規後的罰款制度,但部分商家的遲緩反應和公眾的普遍困惑,暴露了政策宣導的不足與市場準備的不充分。加之全球塑膠回收率的普遍低下,香港也不例外,僅12.27%的回收率讓減塑的迫切性更為凸顯,但同時也加劇了公眾對於“走塑”效果的懷疑。   環保背後的經濟賬:昂貴的“垃圾革命” 環保政策的推進,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也是一場經濟考量。香港面臨的垃圾堆填區飽和危機,迫使城市不得不尋找出路,而“走塑”正是解決方案之一。但這場“垃圾革命”的成本高昂,從回收體系的建設到環保替代品的研發與推廣,每一步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如何平衡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天平,成為香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在爭議中前行,香港“走塑”路在何方? 香港的“走塑”之路,雖開局波折,卻也是城市轉型的必經之路。面對內外矛盾與挑戰,香港需要在政策執行的精準度、公眾教育的深度、以及環保產業的培育上下更多功夫。唯有如此,才能在爭議中不斷校準方向,最終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香港最低工資年度調整:探索計算方程式與兩大經濟指標
工資調整

香港最低工資年度調整:探索計算方程式與兩大經濟指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採取了新的措施來確保最低工資水準能夠及時反映經濟和社會的變化。   香港最低工資年度審查機制獲批准   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已經通過了最低工資委員會提出的改進法定最低工資審查機制的建議。這一新機制的核心是實施每年至少一次的法定最低工資審查,即“一年一檢”,以提高最低工資水準的調整頻率和及時性。   新機制實施時間表   最低工資委員會建議的“一年一檢”制度旨在使法定最低工資能夠更快速地回應社會經濟的變動。根據這一新機制,首次調整後的法定最低工資預計將於2026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政府將確定並公佈實施新審查機制的具體安排,並要求最低工資委員會在每年的10月31日或之前提交下一份法定最低工資水準的建議報告。   法定最低工資調整的計算公式和指標   委員會提出了一個特定的計算公式來確定法定最低工資的年度調整幅度,該公式考慮了經濟增長和通脹兩大因素:   調整幅度=[(最近一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最近十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率)×20%]+整體甲類消費物價通脹   這一公式確保了最低工資的調整不僅能夠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還能在經濟增長超過長期趨勢時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水準,從而更好地保障基層員工的生活水準。   政府對新機制的支持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經過仔細審議後,認為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在平衡防止工資過低和減少低薪職位流失的目標方面取得了適當的平衡。政府支持採用這一公式來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水準,以提高調整的可預見性和透明度,減少社會對每次調整幅度的爭議,促進勞資關係的和諧。   政府堅信,新的年度最低工資審查機制將有助於維持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競爭力,同時確保基層員工的收入得到合理保障,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
餐飲老闆必睇:走塑入數 扣稅攻略
免稅

餐飲老闆必睇:走塑入數 扣稅攻略

在現今環保意識高漲的年代,餐飲業中塑膠餐具的使用與處理成為老闆們難以迴避的課題。從環保角度出發,對於剩餘塑膠餐具的合理利用和處置方式,以及如何處理專門的塑膠製品處理設備,都是業界必須面對的挑戰。今天我們就來逐一探討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塑膠餐具的入賬與稅務處理 對於剩餘的塑膠餐具,如何入帳成了許多餐飲業主的疑問。這部分的處置可以選擇將其列為「存貨減值」,這麼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在財務報表中合理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且這部分存貨減值是可以進行稅務扣減的,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 若是選擇捐贈剩餘的塑膠餐具給其他組織或個人,同樣可將其當作稅務扣除項目。這不僅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稅務壓力。   處理塑膠製品的機器處置與改造 針對專門處理塑膠製品的機器,例如塑膠餐具封口機,如果選擇棄置這些設備,其處置損失應當計入「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這部分損失也是可以進行稅務扣減的。透過合理的財務與稅務規劃,企業能夠有效管理財務成本並減少稅務負擔。   此外,一些具備前瞻性的企業可能會選擇將這些機器進行改裝,使其能處理其他非塑膠製品。這種改裝投資可以計入原有的資產價值中,而且根據相關稅法,這部分資產的折舊也可能享受稅務減免,這不僅擴展了設備的用途,增加了企業的資產價值,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的稅務優化。   餐飲業在塑膠餐具的處理問題上需要走在時代前列,積極尋找環保與經濟雙重效益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通過將剩餘塑膠餐具進行財務與稅務上的合理處置,還是透過對處理塑膠製品的機器進行投資改裝,都體現了餐飲業對於環保、資源循環利用以及企業財務健康的高度重視。這不僅有助於減少環境負擔,提升企業形象,同時也能在財務和稅務上為企業帶來實質好處。
跨境匯款不再難:2024年匯款至中國內地的三大途徑詳解
北上消費

跨境匯款不再難:2024年匯款至中國內地的三大途徑詳解

隨著內地與香港的重新開放,許多港人紛紛北上探親、消費或投資,匯款至內地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將詳細介紹匯款至內地的三種主要方式,包括銀行電匯、電子錢包轉賬和找換店匯款,並提供匯款時應注意的事項和可能涉及的費用。   匯款方式詳解:   銀行電匯:作為傳統的匯款方式,銀行電匯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廣受歡迎。匯款人需要提供收款人的銀行名稱、地址、SWIFT代碼和帳號等資訊。不同銀行的手續費和所需資料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而言,手續費在210至260港幣之間。網上銀行操作可以節省手續費,且操作更為便捷。   電子錢包匯款: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電子錢包成為匯款的新選擇。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電腦進行跨境匯款,手續費相對較低,甚至有時可以免費。然而,每日匯款上限為2萬人民幣,可能不適合大額匯款需求。   找換店匯款:找換店提供另一種匯款途徑,通常不收取手續費,但匯率可能存在溢價。找換店的營業時間較長,適合在銀行非工作時間操作,但匯款到賬時間可能較長,需要預留數天至一至兩周的時間。   匯款注意事項:   在匯款前,務必確認帳戶內有足夠的餘額,並核實自己及收款人的帳戶是否符合收款資格。 匯款時需注意手續費、匯率的變動以及銀行的截匯時間,以避免不必要的延誤或額外費用。 匯款過程中可能涉及第三方銀行,因此需要瞭解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並明確費用的承擔方。 區分私人與商業帳戶的匯款要求,遵守內地的外匯管理規定,尤其是單次匯款超過5萬美元時,需要按照相關規定提供合同或發票等交易證明。 匯款限制與額度:   香港居民每日最高匯款額為8萬人民幣,且只能匯往內地同名的個人帳戶。 內地居民每年可享有等值5萬美元的個人外匯便利化額度,境外刷卡或移動支付消費不受此額度限制。 匯款的好處與風險:   銀行電匯因其高公信力和安全性而受到信賴,且分行網路廣泛,網上銀行服務方便。 電子錢包匯款操作簡便,手續費低,適合小額跨境匯款,但需注意每日匯款上限。 找換店匯款雖然費用低廉,但存在匯率溢價和到賬時間較長的風險,選擇時應考慮找換店的信譽和服務品質。 綜合考慮匯款的安全性、成本和便利性,選擇合適的匯款方式,留意相關細節和規定,可以確保資金安全、高效地流轉至內地。
遺產物業承繼注意事項
不動產

遺產物業承繼注意事項

過往社會大眾對立遺囑(平安紙)會有所忌諱,然而時移世易,立遺囑不再是禁忌話題,並可預早安排未來遺產的去向,以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與爭執,筆者在此剖析遺產物業的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遺產在扣除離世者的債務、稅項、葬禮費用及遺產管理費用之後,先要視乎離世者有否在生前訂立遺囑而作出分配。如有遺囑,將根據生前意願分發有關財產。若然沒有,財產會根據香港法例第73章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以特定的遺產受益人次序作出分配,分配組合較為繁複以及因人而異,籠統來說次序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姊妹。   近期有電影講述一對同性伴侶,多年同居於一單位,其中一位離世後,因未有訂立遺囑,故遺產由離世者的長兄繼承。因此,透過遺囑、持久授權書或信託等方法,才能有效地確保親人得到妥善照顧。   另外,若離世者生前是以聯名方式擁有物業,要留意業權是屬於分權共有(Tenancy in common)還是聯權共有(Joint tenancy)。如屬分權共有,當其中一方身故,離世者的業權將會便成為其遺產的一部分,分配給遺產受益人。如屬聯權共有,離世者的權益將自動轉移至仍在生的聯權共有人中。從遺產得來的物業,受益人可豁免繳付印花稅。   如遺產物業仍有按揭在身,會有不同的處理手法。如離世者生前有購買樓宇按揭壽險,投保銀行會提供身故賠償,協助償還樓宇按揭欠款。如離世者沒有購買相關壽險,因償還按揭的戶口被凍結,根據銀行一般喪親指引,受益人可獲銀行提供約一年酌情權,繼續還款直至遺產承辦處能發出官方證明。   最後,遺產物業受益人緊記須到銀行辦理轉名手續,否則銀行不能賦予任何權力給受益人,當遺產物業完成所有手續及轉名後,就可以按正常按揭程式辦理物業貸款或出售物業。承繼遺產物業的處理手法及程式十分繁複,詳情應尋找律師作專業諮詢。
揭秘成功進軍內地電商市場 全面營銷策略賦能香港企業拓展版圖
bud專項基金

揭秘成功進軍內地電商市場 全面營銷策略賦能香港企業拓展版圖

內地電子商貿發展蓬勃,港企應如何進軍內地市場,把握數碼商機?生產力局「知創企業家網絡」早前聯同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及香港電訊攜手舉辦的《知創企業家.聚匯:解鎖內地數碼商機》圓滿結束,吸引近百人參加,活動獲香港跨境電子商貿總會全力支持。活動邀請到一眾熟悉香港及內地市場的專家為大家解構內地數碼商機以及分享使用內地電子平台、電子支付工具等的數碼營銷秘訣,助參加者洞悉最新拓展內地的市場策略。   善用電商平台及數碼科技 靈活迎合市場消費模式   善用各大內地電子商貿平台及跨境數碼科技的方法,靈活迎合市場消費模式的轉變,提升品牌形象,開拓客源的要訣。   數碼轉型穩定網絡 有利跨境業務增長      內地消費者流行網購,加上各大社交平台及自媒體興起,商戶需要轉型以迎合市場需求。內地顧客除了考慮對產品需求,對於購物過程的體驗亦十分重視:「例如商戶能否快速回應以解答客人查詢,以及有否提供既快速穩定且安全的網絡,以便安心及順利付款」。建議港企可考慮先為企業進行數碼轉型,使用科技服務方案穩定網絡,以應付短時間內突然急升的內地客流量及交易量,以技術避免因網絡斷線而閉站,降低企業成本及減少客人流失的風險。   運用「種草」策略 掌握社交平台流量優勢      內地盛行「種草」及「網紅」營銷策略,企業可入鄉隨俗,訂立類似行銷計劃於知名社交平台推廣產品及品牌形象。「抖音」每日平均客流量高達六億,用戶活躍於分享日常生活或吃喝玩樂種種事情,鼓勵港企掌握平台流量優勢:「內地客群對價格敏感,喜歡『先搜索後下單』的消費習慣,港企可以通過發佈創意性內容、短視頻或直播、消費團購劵等品牌線上活動作招徠,在龐大的流量池中獲取潛在客群注意,吸引目標客群主動帖文分享或到店消費,從而獲得低成本宣傳效果。」多了解內地新型消費文化及使用社交媒體習慣,配合市場變化,加強與各地客群接觸。   引入電子支付工具 提供多元消費價值        內地電子支付早已全面普及,群眾消費較少使用現金。港企要打進內地市場,須引入內地電子支付工具或開通跨境錢包以對應市場要求,滿足客群對安全和便捷的支付體驗的需求,同時增加與客群的互動的機會。內地市場追求多元消費價值,港企在推銷產品時,可考慮加入基礎需求以外的價值,例如情緒價值、觀賞價值或創新價值等:「茅台拿鐵創新產品或推購物賞盲盒等,有助提升產品關注熱度」。   活用支付工具營銷法 鎖定兩地客戶忠誠度       電子支付工具不僅限於支付,港企可視之為營銷工具。電子支付不但於內地盛行,自「消費券」浪潮掀起,本港消費者對電子支付的需求亦日益增長,不少港企進駐支付工具,利用當中的電子優惠券及建設「品牌頁」作宣傳,促使企業或產品於兩地曝光率大增:「加上通過平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演算法,能計算消費者的喜好,甚至啟用地區附近商戶優惠通知功能,幫助企業精準速達目標客戶。」港企選用設有會員制度、商家及信用卡公司合作,容許客戶一次支付可獲三重積分的電子支付工具,將可大大提升客戶忠誠度。   把握政策開放時機 吸引內地客雙邊消費      不少港企早已積極開拓內地市場,尚未展開拓展大計的中小企宜把握時機,解鎖商機潛力,搶先進軍內地市場,坐擁龐大客源:「適逢政策開放,個人遊計劃適用城市新增涵蓋至西安和青島,將有助香港旅遊、零售、餐飲業興旺。」中小企趁機轉型,實行內地數碼營銷策略,與各大及電商接軌,推廣品牌至內地客群,不但有助拓展內地業務版圖,更可吸引他們來港消費,有利本港業績增長。   善用技術方案及政府資助 支援中小企跨境拓展   香港生產力局的BUD資助以及內地政府提供的創業資助補貼,都是支持中小企跨境發展的有力利器,其中700萬BUD可以申請50%的推廣費用,極大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有助與更快拓展內地市場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免稅新政|內地居民攜帶行李離開香港澳門享更高免稅額,最高可達1.5萬元
個人免稅額

免稅新政|內地居民攜帶行李離開香港澳門享更高免稅額,最高可達1.5萬元

中國商務部宣布,提高內地居民旅客,來港澳兩地的行李物品免稅額度。   訪香港澳門的內地旅客免稅額由5,000提升至12,000元人民幣 香港政界曾提議調高至30,000元人民幣 港府:每年料為香港帶來額外88億港元購物消費額   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在《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機制下經過磋商,同意提高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相關內容納入《CEPA貨物貿易協定》。具體措施由業務主管部門對外公布實施。   對自香港、澳門進境,年滿18歲的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總值在1.2萬元以內的予以免稅放行。 同時,在設有進境免稅店的口岸,允許上述旅客在口岸進境免稅店購買一定數量的免稅商品,連同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總值在1.5萬元以內,予以免稅放行。   新措施7月1日起適用於羅湖、福田(落馬洲支線)、深圳灣、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等六個陸路口岸,並將於8月1日在所有口岸實施。
【2024年報稅提醒】電子報稅截止倒計時:僅剩一周!一文掌握7個必知要點!
報稅易

【2024年報稅提醒】電子報稅截止倒計時:僅剩一周!一文掌握7個必知要點!

即將踏入7月,離一般納稅人電子報稅的限期7月3日剩下不到一星期,若你尚未報稅,是時候要了解報稅七大注意事項,及早辦妥。   稅務局於2024年5月2日已陸續發出約244萬份報稅表,包括約67萬份電子及約177萬份紙本報稅表。兩種報稅形式的遞交安排分別如下: 填寫紙本表格的一般納稅人,須於發出日期的1個月內(6月3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 填寫紙本表格、經營獨資業務的人士,則須於3個月內(8月2日或之前)遞交; 以上兩類人士如果利用「稅務易」網上平台的電子報稅表報稅,限期則自動延長1個月,即由報稅表發出日期起2個月(或4個月)內遞交便可 報稅主要涉及薪俸稅、利得稅及個人入息課税等稅項的申報。本網整合7大報稅應注意事項,各位讀者在著手填寫之前,可以閱讀本文,了解相關細節。   沒有收到報税表?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如你在過去每年均須報税,但至今仍未收到最新的報税表,可以透過以下3個方法向稅局查詢︰   致電187 8022向稅局查詢是否已向你發出這年度的報税表; 在辦公時間親臨稅局中央詢問組索取報税表複本(地址: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税務中心地下); 「税務易」帳戶持有人可在「税務易」帳戶內的「税務狀況」部份,全日24小時查詢你是否尚有未提交的報税表   如你曾被評定「無須繳税」,你可能不會每年收到報税表。但當你須要課税(例如薪金達到須繳稅的水平,即年薪超過$132,000)時,你須於有關課税年度的評税基期結束後4個月內,以書面通知税務局。税務局會發出通知書,以覆核你是否須要課税。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年薪超過$132,000(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職場新人需要報稅嗎?   首次全職工作的人士,亦要報稅。一般而言,僱主應在入職後3個月內,通知稅務局開立檔案,以便處理報稅及交稅安排。   如果你首次投身社會工作,可能會較遲才收到報稅表; 這是由於稅務局要為你開立新檔案後才可寄報稅表,所以沒有固定寄發日期,但一般都會在收到僱主填報的文件後5個月內發出報稅表; 如在該課稅年度完結後4個月內(即7月31日或之前),仍未收到報稅表,應知會稅務局作相關查詢   如何計算薪俸稅?   現行有兩種計算薪俸稅的方法,分別是累進稅率(享有扣除額及免稅額)或標準稅率(只享有扣除額,沒有免稅額),將以較低者為準︰   應課税入息實額 = 入息 – 扣除總額 – 免税總額 入息淨額 = 入息 – 扣除總額   投委會指出,對於一般打工仔而言,以累進稅計算的稅款比標準稅低,因此通常都是繳交以累進稅計算的稅款。標準稅率一般只適用於高薪一族。   你也可以利用稅局提供的簡單税款計算機,按照2023/24課稅年度的税率表,幫助計算自己需要繳交的金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24至25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布,2023/24課稅年度的利得税、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均可獲100%一次性寬減,上限為$3,000。若需繳稅項不超過$3,000,則可獲全額退稅。   此外,2023/24課稅年度起,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標準稅率實施兩級制︰   入息淨額500萬元或以下,稅率維持15%不變; 以標準税率計算入息淨額(未有扣除免税額)超過500萬元的納税人的税額時︰   首500萬元,稅率維持15%不變; 其餘部份,則以16%稅率計算   5. 有何免稅/扣稅項目?   上述的基本免税額以外,現行還有多個免稅或扣稅的項目,包括︰   已婚人士免税額($264,000); 子女免税額(每名$130,000計算,適用於養育第1名至9名); 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每名$37,500計算); 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每名計算,免税額因個人情況不同而異,最高為$50,000); 單親免税額($132,000); 傷殘人士免税額($75,000); 傷殘受養人免税額(每名$75,000計算)   扣稅項目則包括:   個人進修開支($100,000);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100,000); 居所貸款利息(基本$100,000,與子女同住及滿足特定條件額外加$20,000); 住宅租金扣除($100,000,與子女同住及滿足特定條件額外加$20,000); 強積金強制性供款($18,000); 認可慈善捐款(申請扣除認可捐款的總額須不少於$100;扣除額不得超過你在該年度的入息減去可扣除支出及折舊免税額後或應評税利潤的35%)   以及「扣稅三寶」: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DAP); 自願醫保計劃(VHIS); 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TVC) 此3種產品可以為每名納稅人每年帶來最多$68,000的稅務扣除額。以現時薪俸稅最高的稅率(即17%)計算,納稅人每年可最多慳稅11,560元。   「扣稅三寶」簡介:退稅減至$3,000?善用「扣稅三寶」減輕負擔 報稅留意3個細節   「居所貸款利息扣除」又稱供樓扣稅,供樓納税人在香港境內持有自住物業,可申請從應課薪俸税入息或個人入息課税入息中,扣除居所貸款利息(供樓按揭)。扣稅上限為每年10萬元,扣稅年期為20個課稅年度,且無須為連續的年度。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已提出由2024/25課税年度起,納稅人在報税年度內,在香港與2023年10月25日或之後出生的子女同住為期至少6個月,其居所貸款利息的最高扣除額,由10萬元提高至12萬元,直至子女年滿18歲。此安排亦適用於住宅租金扣稅。   夫婦應該分別單獨報稅,或是合併報稅較好?   不用糾結,無論選擇「分開評稅」或是「合併評稅」,只要你們各自填妥報稅表,稅局將會自動為夫婦納稅人計算更有利的報稅方法。   理論上,如果夫婦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對方應該享有的「免稅額」,「合併評稅」應該較為著數;假設你的配偶沒有無應課薪俸稅入息,則可以選擇「分開評稅」,那麼你就可以獲取「已婚人士免稅額」。更多詳情可參照政府網站。   另外要留意,子女免稅額不能夠由夫婦平分或自由分配。如果你們育有多於一名子女,只可以由其中一方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或是非按照標準税率評税的一方,申請「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詳細比較亦可參考政府網站。   報稅、交稅時間表   以下關鍵時間以一般薪俸稅納稅人為準:   2024年 5月至6月:陸續收到報稅表 6月至7月:交回已填妥之報稅表 10月:陸續收到交稅通知書 2025年 1月:繳交第一期稅款 4月:繳交第二期稅款   稅務局提醒,遲交報税表會被罰款,或被檢控。此外,未填交報税表人士亦可能會多繳税款,因為評税主任發出的估計評税,不會給予該納税人他/她可申報扣減的免税額、強積金供款、認可慈善捐款、個人進修開支和居所貸款利息等扣除。   若你漏報免稅或扣稅額,須更正或補充已報税表的資料,共有2種方法如下︰   如果透過互聯網提交,可登入「税務易」帳戶,按政府網站指示進行修改更正; 亦可向税務局局長提交經簽署的文本通知書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或尋求幫助,歡迎隨時咨詢我們SMEBro的客戶經理+852 6705 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