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酷熱天氣下勞工如何避暑?揭秘《暑熱指引》實際效用!
暑熱指引

極端酷熱天氣下勞工如何避暑?揭秘《暑熱指引》實際效用!

勞工處5月15日起推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推出分3個級別的工作暑熱警告,協助僱主為在酷熱天氣下或高溫環境中工作的僱員(例如建造業、清潔、保安等)制定休息時間等防控措施,避免僱員因過勞或過熱環境引致中暑。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適用範圍:  在戶外露天地點進行的工作 在沒有安裝空調系統的室內地點進行的工作 在熱源或發熱設備附近進行的工作   工作暑熱警告分3級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指出,工作暑熱警告基於香港暑熱指數制定,分為黃色、紅色、黑色,分別代表工作環境的熱壓力頗高、甚高和極高,由天文臺協助製作和傳送資訊,以便僱主安排不同勞動量的員工在不同熱壓力下所需休息時間或暫停工作。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時的休息安排 該處舉例指,在戶外清潔街道、勞動量級別約為中等的清潔工,當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時,在沒有採取任何相應控制措施下,需每小時休息15分鐘。有需要市民可按此使用休息時間計算機,輸入個人工作環境等資訊,計算所需要的休息時間。 工作勞動量的分類和例子 級別 解釋 行業例子 輕勞動 • 坐著或站立時使用手臂和腿部進行輕鬆的活動 – 書寫、打字、繪畫、縫紉等工作 – 駕駛一般車輛、操作腳踏開關等工作 – 檢查、分類、小型組裝等工作 – 操控小型電動工具或機械作鑽孔或鋸木等的工作 • 在平路上步行時(約每小時2公里)進行輕巧的工作(負重不多於20公斤的物件) 保安員 物業管理員 交通指揮員等 中等勞動 持續使用手部的活動或使用手、腳和身體軀幹的活動 – 以手動工具作切割、錘釘、刨鋸、磨光及擦亮等工作 – 操作風炮、進行泥水批盪或鋪砌磚瓦等工作 – 在崎嶇地面上操控貨車、拖拉機或建築機器等工作 – 除草、鋤地、採摘蔬果等工作 – 上落貨物、推動或拉動輕型手推車等工作 • 負重不多於20公斤的物件時,在平路上行走(約每小時2.5至5公里)、在不平坦的路面行走(約每小時2.5至3公里)或步行(約每小時少於2.5公里)上斜坡(≤5%) 廚師 清潔工 噴灑除害劑或消毒劑的工人 園藝工人 回收業工人 貨櫃操作員 貨運從業員 送貨工人 郵政和速遞人員 機電業工人 髹漆工人 批盪工人 挖土機操作員等 重勞動 強烈地運用手臂和身體軀幹操作手動工具或機器的活動或搬運重物 – 挖鏟或錘鑿等工作 – 混和、澆置及使用震搗機搗實混凝土等工作 – 推動或拉動負載重物的手推車或單輪車等工作 • 負重不多於20公斤的物件時,在平路上急步行走(約每小時5.5至7公里)或在不平坦/ 不規則的路面上快步行走(約每小時3.5至5公里) • 行走(約每小時2.5至3公里)上斜坡(≤5%)(負重不多於10公斤的物件) 搬運工人 釘板工人 混凝土工人 灌漿工人等 極重勞動 • 極急速地進行重勞動的活動 – 急速地進行挖鏟或錘鑿等工作 – 連續地搬運或紮穩鋼筋等重物的工作 • 在平路上急步行走(約每小時多於7公里)或在不平坦/不規則的路面上急步行走(約每 小時多於5公里) • 在斜路(≥5%)或樓梯向上快步行走(約每小時多於3公里) • 跑步(約每小時多於6公里) 紮鐵工人 棚架工人 正接受體能訓練的僱員等     市民可透過「香港政府通知你」及「我的天文臺」手機應用程式接收有關工作暑熱警告的資訊。警告資訊同時亦會透過政府新聞公報、香港天文臺網頁及各大媒體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