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會計報稅2023攻略匯總|SME Bro
Accounting Service

中小型企業會計報稅2023攻略匯總|SME Bro

會計做賬也稱會計實務,指會計進行賬務處理的過程,一般從填製憑證開始到編制報表結束的整個過程。報稅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的期限和內容向稅務機關提交有關納稅事項書面報告的法律行為,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是稅務機關稅收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和稅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製度。不同企業,不同地區,報稅也不同。報稅時間一般在每月1-10號,所得稅是每季度1-15號等。會計報稅大致分為會計資料準備、申報資料準備、納稅申報和申報後期工作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報稅的基礎程序工作分為以下4點: 1、按財務法則設立完善的賬務制度; 2、按照財務法則有專門從業人員做賬務處理; 3、經工商管理部門核查審批通過、進行網上稅務申報和紙質稅務相結合方式報稅;  4、拿銀聯卡到稅務部門進行稅務申報。 總結:增值稅申報分為抄稅和報稅兩個流程。會計人員進入發票系統,報稅務部門可以獲取到稅務部門的電腦信息,並且可以以此做為納稅人計算稅額的依據。這也是相關會計人員每個月必須做的工作之一,按照具體的操作順序實施。   會計報稅的流程 (一)發票認證系統 1. 報稅員在每月30號或者31號前,審核從應付會計處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發票(包括票面信息填寫齊全、密碼區打印在限定區域內、印章清晰完整、票面整潔無損),對不符合增值稅發票要求的,退回採購員處,由採購員重新向供應商索取合格的增值稅發票; 2. 對合格的增值稅發票進行電腦掃描、核對,將掃描好的數據保存在3.5寸盤或U盤,在30號或者31號拿到稅務機關進行認證,稅務機關將通過當期認證的信息反饋至提交的軟盤中,當月認證完畢的進項發票必須在當月抵扣 。 3 .將載有反饋信息的軟盤讀入電子申報系統,完成增值稅進項發票的認證作業。並按稅務機關的要求將已通過認證的發票按每本25份裝訂,以備查。如果作為固定資產退稅的進項稅額,則不允許進行抵扣,要在讀入的信息後在系統中設置為“本期不抵扣”。  (二)免抵退申報系統: 1.報稅員根據政府統一格式的出口報關單(白單)錄入免抵退稅申報系統本期出口信息;根據已報關出口的報關單轉載自經濟生活網,請保留此標記(黃單))、外匯核銷單、出口發票錄入本期單證收齊信息,完成後形成申報盤並向稅務機關預申報,稅務機關將電子信息反饋至報盤中再由企業讀入該信息。 2.讀入預審反饋信息後,即可生成”免抵退”正式申報盤向稅務機關進行正式申報,並打印相關報表。 3. 免抵退申報表的數據應與”電子申報表”的數據核對,確保准確無誤。  (三)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 1. 錄入公司員工基本資料 2. 每月工資核算後,跟工資核算員索取每月公司員工薪資情況表,導入系統中,計算所得稅額是否跟薪資表結果一樣。  常見問題 1. 剛成立有限公司後,何時才須要報稅?  答案: 每間有限公司約成立後18個月後,會收到香港稅務局發出的利得稅報稅表。除非得到稅務局同意延期,否則收到稅表後三個月便要報稅。 若沒有在指定期限滿前提交報稅表,即屬違法,並會受到懲罰。新成立公司第一份財務報表可選擇有18個月的財政年度,以後便以每12個月的財政年度,且選擇的財政年度的日期不能超過18個月。 2. 香港公司每年需繳交什麼稅? 答案: 香港公司每年只須繳付利得稅,此稅項以利潤的16.5% (2007/08: 17.5%)來計算。如公司沒有盈利,也就不需要繳交利得稅 。 3. 香港公司的發票收據是由哪個部門製作的? 答案: 跟中國內地不同,香港公司的發票收據並不是由稅務局統一印製,而是由公司根據公司的業務性質自行印製的。發票收據及其它單據只要加蓋公司印章,並由負責人鑒署後就可生效。 4. 香港公司何時年結? 答案: 通常習慣以每年的3月31日或12月31日作為計稅基期。香港公司第一年計稅基期最長為18個月。 一般的法定財政年度為3月31日,很少選擇在12月31日 (一般回中國內地作投資用途的香港公司,為與中國內地的財政年度相互銜接,多選擇以12月31日為財務基準日期)。 5. 第一年報稅後,收到稅局發出的三年不發稅表通知書,是否代表三年內不須理帳和審核?  答案: 收到三年不發稅表通知書,不表示三年不用理帳及核數,只代表稅務局不主動發出利得稅報稅表;如在任何一個評稅年度內,公司發生任何利潤,都必須主動向稅務局申請報稅表,並且報稅,即表示每年都需要理帳及審核,否則董事將需承擔相關的行政責任。 6. 何謂暫繳利得稅? 答案: 利得稅是根據課稅年度內的實際利潤而徵收的。由於某一年的利潤要到該年度完結之後才能確定,因此稅務局會在該年度完結前徵收暫繳稅。在下一年當有關年度的利潤評定後,已繳付的暫繳稅款可作支付該年度應繳付的利得稅。
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Non-GAAP measures)──真偽難辨?
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

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Non-GAAP measures)──真偽難辨?

  正常情況下收益的確定性 歸根到底,投資者是在尋找數據和信息來判斷哪些是特殊項目、哪些是正常情況下收益(normalized earnings)。因此,企業對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作出的調整,實質上是傳達和表明了在不發生異常事項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收益的表現。在向投資者列報數據前,企業有必要後退一步並評估所選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及作出的調整,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特別是當“一次性”事件有可能成為更頻繁發生的事件時,這一點尤為重要。   對於這一點,值得註意的是假設性情形(例如,假設沒有爆發疫情,將預計的收入損失加回),肯定不屬於非公認會計原則調整。一般而言,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是對包括在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中的項目進行調整,將這些項目移除後得出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在某些情況下,管理層實際上會根據其對主體恢複模式的預測,提供對未來收入的指示,這種情況更類似於提供有關預測或預計收入的信息。若企業選擇提供前瞻性預測,其應如實作出標記,而不應將其錯誤標記為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   清晰的定義 企業應明確界定其選擇列報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並闡明計算基準。2 對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的標記,應能夠與公認會計原則指標明確區分。例如,最常用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之一是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扣除利息、稅費、折舊和攤銷之前的利潤),其通常會根據非經常性(或不定期重複發生的)項目和非現金項目(例如,商譽減值、股份支付)進行調整。通常,企業采用的調整可能會因行業而異;即使是在類似行業內,也會因企業而有所不同。因此,企業應恰當標記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並明確闡明調整所包含的項目,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非公認會計原則調整中考慮疫情相關項目時,應首先考慮的實務問題是:費用項目(例如,消毒及個人防護措施成本)是否確實為特有的一次性增量費用,以及將該等項目納入非公認會計原則調整能否實現列報企業“正常情況下”業績的總體目標。從當前疫情形勢看,按照疫情爆發初期可能的判斷將其描述為非經常性的一次性事項,可能是站不住腳的。此外,這些費用或許並不重大,不足以耗費精力與其他一般管理費用分開追蹤。   還有人提問,無論是否發生疫情都會發生的其他類型的費用(例如,閑置的工廠設備的折舊,以及運營受到限制的健身館及餐館的租金支付),是否能夠予以調整並在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中列報。通常,投資者希望看到的調整類型是,為剔除正常經營過程之外的非經常性、一次性項目而作出的調整。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交易所發布的指引信HKEX GL103-19明確規定,如無充分解釋,經常性項目不應被描述成非經常性、不頻繁或不尋常項目;且企業在確定哪些項目構成經常性項目或非經常性項目時,需要運用判斷。因此,對於那些受疫情嚴重影響的經常性項目,企業對相關影響提供有意義的解釋可能對投資者更為有用。   因疫情作出的調整示例分析 公司A是一家服裝零售企業,並在全球各地設有門店。在2020財年內,由於其經營所在的某些地區的疫情病例數量激增,其根據當地政府的強制性規定,臨時關閉若幹門店。在停業期間,公司A繼續因這些零售店鋪而發生營業成本,包括租金、水電費以及根據雇傭條款向受影響員工支付的工資。   對於家庭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員工,公司A決定向這些員工提供固定金額的困難補助,盡管雇傭合同或任何適用法律法規並未要求公司A支付此類款項。因此,困難補助屬於公司A自願發生的費用。此外,公司A還向當地一些慈善機構進行捐款,以支持當地社區開展疫情救助工作。公司A在過去並未提供任何類似的困難補助或慈善捐款,且預計未來期間不會再發生此類款項。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強制性停業本身被視為一次性且非經常性的事件,公司A在停業期間有義務支付的營業成本(包括租金、水電費和正常的工資成本)並非增量成本,且預計將重複發生。但是,公司A認為,其自願向員工支付的困難補助以及與疫情相關的慈善捐款屬於增量費用,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會重複發生。因此,公司A在列報本年的“調整後凈利潤”(Adjusted Net Profit)時,將困難補助和慈善捐款列報為非公認會計原則調整。   一段期間內的可比性及一致性 企業選擇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應當保持一致,且不應為了得到有偏向的、同時也往往是更有利的結果來選取應予納入或剔除的調整。若企業選擇加回一次性費用,其應同樣加回一次性收入項目(例如,政府援助和租金減讓)。此外,企業所作的調整類型應與以前期間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保持一致,並具有可比性。換言之,若企業打算在即將到來的期間作出新的調整,其應對比較期間進行類似調整,以使結果具有可比性。3 采用這種嚴格的方法列報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將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了解管理層對公司在一段期間內業績的看法。